幼兒教學趣  南e幼教網  角落的意義  全國教保資訊網 

幼兒園專業輔導網站

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

教育部委託林佩蓉教授研訂、計畫主持人:林佩蓉教授、協同主持人:張斯寧教授、

壹、學習環境規劃:     學習區整體規劃  學習區教師角色  各學習區規劃原則 

貳、班級經營:    作息規劃

壹、學習環境規劃(適合角落/學習區、單元、主題、方案課程)

一、學習區的整體規劃

優質的學習規劃(摘要自本案評估表林佩蓉教授研訂)

1、設置適宜的學習區數量: 室內設置6個(含以上)的學習區(包含室外走廊),並視活動室空間面積,幼兒年齡、興趣與需求,課程發展作彈性調整。

2、學習區的動線流暢,並依據乾濕分離(美勞區靠近水源)、動靜分明(語文區及積木區要區隔)、性質關聯(積木區 /扮演區)之原則,將各益智區作合宜的安排。並能彰顯課程教學之意涵及理念(如蒙特梭利、華德福、高瞻等課程原則),或彰顯本土、社區及多元文化的特色。

3、學習區開放時間每週至少4次。每次至少要60分鐘。

4、學習區之運作會依照各區新材料介紹、選區、幼兒做計劃、實作、收拾、分享、回饋、檢討之流程進行,教師會提醒或引導幼兒下次能依據回饋檢討做計劃。

5、幼兒有學習選擇權,學習區以幼兒自由選擇為原則,但教師會鼓勵幼兒輪流、均衡選擇各學習區。能協助幼兒依據特質、興趣、能力及想要探究的議題或解決的問題,引導幼兒選擇合宜學習區或跨區,以進行作深入探究、延伸或深化幼兒的學習。例如:娃娃區的幼兒跨去創作角製作偶,再到扮演區去扮演。

6、學習區採辦開放空間、家具、教具櫃低矮,教師可清楚看到所有學習區幼兒的活動。能依據學習區的屬性調整空間之開放程度。活動室空間或學習區之規畫能有層次性,不同高度的設計(例如小舞台、小閣樓空間等),幼兒可藉由不同高度看到所有學習區中的幼兒活動。

7、教師能依照學習區空間大小,設備多寡及開放數量,規劃每個學習區幼兒參與人數,並以多元方式標示。教師能依據幼兒之特殊需求作為彈性調整。教師能與幼兒共同討論,依據全班幼兒需求,探究情形與主題活動延伸狀況作各區參與人數的彈性調整。

8、各學習區的材料,能依據性質功能及難易程度,分類分層次放置標示清楚,能引導幼兒依據個人能力自行選擇適合之難易程度,並持續自我挑戰(例如拼圖區的拼圖數、線索的複雜程度,平面立體)

9、學習區內容定期更換。每月定期檢查、消毒教具玩具。

10、教師會依據學習區性質規劃幼兒作品的展示空間,且展示方式能考量幼兒的安全及視線高度(例如:視覺藝術用懸掛或張貼,雕塑作品用高低擺放) 

回目錄

二、學習區教師角色

1、教師重視幼兒自由遊戲、體認幼兒在遊戲中有抒發情緒、紓解壓力、社會互動及人際溝通的價值。

2、教師鼓勵不同學習區、不同能力、特質的幼兒互動交流進行合作遊戲或共同完成任務。

3、教師會多方蒐集資料,嘗試理解幼兒的遊戲構想與發展方向,是幼兒需要及情況隨時調整自己在學習區的角色,並使用適當的鷹架策略,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及想像,以協助幼兒延伸學習, 或推進幼兒的能力表現。

4、教師能配合班級幼兒的個別差異,適時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思考、計畫、按計畫執行,發現及解決問題,並鼓勵幼兒分享說明它們的構想,解釋他們的推理過程,檢討幼兒的計畫,執行過程及結果,甚至提出未來計畫修正、調整的目標或策略。

5、教師適時協助幼兒解決問題(例如:發生衝突、材料不足)

6、教師會鼓勵、適切引導幼兒藉由小組討論、激發構想、發揮創意、嘗試結合不同媒材、工具、技法或表徵方式、進行合作遊戲或合作創作。

7、教師對於幼兒的作品給於肯定及鼓勵,能具體說明理由並進一步引導下一階段的探究方向。

8、教師針對幼兒在學習區中社會行為及學習態度的表現情形作個別觀察記錄,紀錄幼兒在哪一學習區、操作甚麼,和誰在一起操作,學習態度之表現等。能記錄幼兒學會那些新概念、技巧或能力。能記錄統整其探索及能力發展的改變歷程(例如:幼兒在益智區之拼圖片數增加,策略多元,自行設計製作拼圖)。

9、教師能以多元、動態之方式記錄幼兒學習區的探究歷程。

10、運用記錄結果、做為學習區與主題課程規劃或教師鷹架幼而學習能力之依據。

11、善用社區多元資源、定期安排社區人士進入學習區參與協助,並依據課程需要,不定期安排參訪社區機構,或邀請相關專家分享交流。

回目錄

三、各學習區規劃原則

(一) 語文區(基本): 可包含聽說讀寫(手的練習、視覺區辨、錄音、有聲書、聽覺區辨、演戲、注音符號、數字、識字等),語文區之器材可包含:桌子、椅子、沙發、軟墊、地毯、靠枕、各式圖書、錄放音機、耳機、燈具、書寫工具、紙張、印泥等。語文區的配件可包含:序列圖卡、絨布版、圖章、圖片、海報、偶戲台。

(二) 美勞區(基本): 美勞區的內涵: 平面繪畫(線畫、水彩畫、蠟筆、水墨、拼貼、混合素材繪畫)、立體造型(摺紙、陶藝、立體拼貼)、工藝(編織、串珠、縫工)。美勞區之器材可包含:水槽桌子、椅子、櫥櫃、畫架、曬衣繩、衣架、紙箱、塑膠布;各式畫具及顏料、各式裁切工具、裝訂工具、各種紙張、填土、縫工工具、針線及布料。工具: 畫架、畫筆、工具書、圍兜、黏貼固定及裁切之工具。抹布清潔用品。材料: 紙張、回收資源、各式顏料黏土、拼貼材料。

(三) 益智區(數學)(基本) : 數與量(測量)、空間圖形(迷宮、六形六色、七巧板、不同片數的拚圖)、關係邏輯(分類:以生活中各類的物品:瓶蓋、石頭、鑰匙、貝殼)進行分類遊戲,以顏色、形狀、大小之二元或三元向度進行分類遊戲,大小序列:例如俄羅斯娃娃、套套杯,時間序列:植物生長圖卡,生活事件之圖卡,解決問題: 大富翁、撲克牌、棋類: 井字棋、象棋等規則性的遊戲。

(四) 益智區(操作): 生活自理(基本)(衣飾框、倒水、扣扣子及拉拉鍊 )、組合建構玩具(雪花片、樂高、百利智慧片、h型組合玩具)、手眼協調玩具(螺絲釘/螺絲帽、串珠、鑰匙、穿線遊戲、鋼珠棒棒)、交通玩具(火車軌道組)、童玩(陀螺、彈珠、沙包)

(五) 積木區(基本): 積木區器材包含: 大型、中型、小型廂積木、空心積木、泡棉積木、單位積木、自製大積木(紙盒或紙箱)。積木的形狀:立方體、三角體、1/2立方體、2被立方體、長方體、半圓柱、四角椎體、球形、半球形、圓柱、半圓柱、棒狀正四角柱、不規則積木。配件:玩具、陸海空交通工具、動物、指標、人偶、家具、鐵軌。

(六) 扮演區(基本) : 主題:家庭扮演(廚房、親子、手足、家務)、社區機構(職業:醫生、護士、商店、郵差)、想像角色(恐龍、鬼屋)、文化(過年節慶、客家、原住民、新住民、外來文化)。 扮演區器材: 立架、地墊、小床、矮櫃、桌子、椅子;布料、圍巾、手帕、木屑、紙。配合主題的服裝、配件或各族群的洋娃娃。

(七) 烹飪區:

(八) 科學區 : 各式測量工具、模型、鏡子、水盆、玻璃杯、交代、水管、漏斗、燒杯、刀片: 主題: 動物、植物、磁力、空氣、水、電、土、石、聲音、光與影、身體、生存環境、生命科學亦可將種植區及烹飪區納入科學區。

(九) 音樂區 : 鼓、利胡、響板、搖鈴、木魚、三角鐵、沙鈴、音磚、音鐘、木琴、鐵琴。器材: 錄音機、光碟機、音樂光碟。配件:相關圖書、呼拉圈、彩帶、絲巾、樂譜、音樂掛圖、音符卡片。

(十) 木工區

(十一) 玩沙區 (十二) 玩水區

(十三) 種植、飼養區 : 剪刀、小鏟子、培養皿、玻璃罐、魚缸、測量工具、記錄工具、澆水器。配件:植物、小昆蟲、寵物、飼料。

(十四) 大肌肉遊戲區: 大肌肉活動含晨間律動、體能活動,每日至少須提供30分鐘大肌肉運動。大肌肉: 走、爬、跳躍、跨越、拉推、翻滾、旋轉、懸重、協調、平衡、騎乘、球類。身體綜合技能:循環體能活動、音樂遊戲活動、團體遊戲活動。

回目錄

貳、班級經營

一、作息規劃

1、作息內容規劃均衡得宜: 作息內容能依幼兒計畫作彈性調整,(例如幼兒討論將早餐、團討、分組改成分組作餐店、吃點心、團討。)

2、作息時間持短安排得宜:作息時間的時段適合幼兒的年齡層(年齡越低團體時間越短、自由探索越長),日常作息長度能反映園本位課程(依據園所的情境'特色及資源,改編教材、課程或自行創新的課程),課程模式之特色,例如配合學習區、主題、方案作規劃。

3、合宜的學習區及個別探索時間安排:除了每日入園及離園時段安排30分鐘的學習區時間外,另每周至少在9:00~16:00之間安排4次學習區的開放時間,每次至少持續60分鐘,並視幼兒的情況作彈性的調整。

4、安排合宜的故事時間:每天安排愛心家長或教師說故事、讀繪本、改編故事、故事接龍或看圖說故事時間,並每周安排一次幼兒說故事、讀繪本、改編或自創故事、演故事的時間。

5、除每日均安排大肌肉活動30分中外,每周另安排3次以上體能活動,每次至少30分鐘,此外,能配合季節、氣候作適宜的調整。

6、每日在打招呼、點名時間,會向幼兒介紹當日要進行的重要活動,且讓幼兒知道活動開始及結束的時間,幼兒能自行討論設計作息流程與時間的呈現方式。

7、在各種情境下教師能依照幼兒年齡層及當下的教學需求,做彈性且合宜的調整,(例如戶外教學時調整為集體如廁模式,或天氣熱時喝水量增加等)

8、點心與正餐時間的間隔長短、餐點的分量及烹調食物的大小,會主動觀察了解每位幼兒的個別需要作合宜調整(例如幼兒腸胃不好,飲食改為清淡)。

9、餐點進行方式能配合課程需要或節慶活動進行(例如過年圍爐、元宵湯圓、端午粽子、中秋月餅等)。

10、餐點時間容許幼兒小聲交談,但要提醒幼兒口中有食物,不宜交談。教師每日與不同幼兒坐一起,注意幼兒的用餐狀況,並愉悅的用餐。

11、午餐及午睡時間的間隔長短及所進行的活動,會依據幼兒的年齡層及個別需求做彈性調整。

12、配合幼兒的年齡層與能力,鼓勵幼兒自行鋪被,收拾整理。

13、午睡時間有安排固定流程,(例如先鋪床、上廁所、躺下、關燈、睡覺),教師藉由一些引導方式協助幼兒入睡,例如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或平靜的故事。對於不午睡或提早睡醒的幼兒,給於彈性調整及合宜的活動(例如:看故事)

14、轉銜時間流暢,未擠壓到每日規劃的活動時間,轉銜時間可以讓幼兒自己設計,帶領小活動或遊戲做串接(例如由幼兒代唱主題兒歌、手指謠、或配合音樂做創意肢體動作等。)

15、大部分幼兒到園時,教師會親切問候,並引導幼兒自行放好衣物、書包、背帶、餐袋等,針對遲到的幼兒能協助參與活動。能針對部分到園時有分離焦慮、情緒困擾的幼兒,能主動關心、擁抱、安撫情緒、並提供個別化的協助。

16、幼兒離園時段有完善的規劃,教師會為幼兒整理儀容,又兒會事先整理好作品、通知單、書包、背袋、餐袋等,安排易於管理的團體活動,以等待家長,對於出現負向情緒的幼兒主動關心、安撫情緒,並提供個別協助。

回目錄

參、課程規劃與實施

肆、教保人員的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