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在中正
母語教學在中正
世界各國為保存傳統文化,無不致力於母語傳承,極力珍視這寶貴的文化資產,甚至明訂每年的一月二十一日為「國際母語日」。而多元文化的尊重、包容,更是現代文明社會的特徵,更值得一提的是,語言的流失也代表著族群生命將盡,以後再也無法重生。
目前學校的母語教學語別包括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學生可依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受限於自己家庭慣用的母語。透過語言的學習,可以了解其他族群的特色,也可消除族群間的隔閡。如果學習自己父母的母語,還可和爺爺奶奶溝通,更能享有親子互動的樂趣。
學校的鄉土語言教學,除了安排每週一節的母語課,更重要的是融入各領域和學校行事活動中。語言的傳承最重要的是透過生活來學習,透過運用來學習,母語學習是更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有趣、創新的學習方式、多元的學習評量,以豐富、深化學習效果。
此外,每週一句母語,則是利用每個週一朝會,由全體教師輪流宣導之。其內容是結合學校本位課程—海洋教育、學校行事活動及節慶習俗,讓母語學習也能在地化、生活化、全校化。例如,配合學校歲末活動「感恩祭」--「食果子,拜樹頭。」:節慶活動的「新年頭,舊年尾。」;基隆「中元節」的「八斗仔杜,社寮涂,水尾仔許,三貂吳。」等等。簡短的俗諺,展現出先民智慧,更多的是歲時節令、民俗祭典與人生哲理。
在環境營造方面,則規劃相關俗諺的學習步道與學習專欄。利用現有的教具回收利用,鼓勵教師結合專長作教學情境佈置,以收境教功能,雖然節數有限,學習卻可以無限寬廣。
希望透過母語學習,我們能珍視自己的傳統,也應尊重其他族群的多元特色。能關心家鄉、激發在地情感,也能為生長的地方耕耘,進一步型塑出「立足臺灣、放眼世界」的國際觀,讓世界看見自己,也讓自己看見世界。
九十七年度本校榮獲基隆市鄉土語言教學績優學校,全賴校長卓越領導及全體同仁戮力合作,透過務實教學來紮根母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