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日之由來宣導 市立武崙國小 2013-09-04 15:56:02

主旨:公告原住民族日之由來

說明:

一、為紀念1994年8月1日原住民族正名成功,故訂定每年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

二、請教師視教學需求予以宣導。

三、宣導內容如下:

 

81日「原住民族日」之由來與意義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製作
一、「番」到「高砂」到「山胞」到「原住民族」
回顧台灣的歷史,原住民族曾被歷代統治者賦予不同的名稱,例如清朝時期,稱原住民為「番」,其中服政府之教化者稱為「熟番」,未服教化者稱為「生番」;日治時期,稱原住民為「蕃」或「高砂」,國民政府則稱為「山胞」。這些名詞均帶有濃厚的歧視意涵,是被汙名化的符號,而且,都是統治者自行決定的稱呼。因此,在1984年起,即有原運人士主張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期藉由此一嶄新的、原住民自己決定的名稱,作為自我認同及擺脫汙名的起點,進而爭取原住民族應有的權利。這一主張在原住民族內部凝聚高度的共識,並成為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核心議題。當國民大會在19925月進行第二次修憲時,原住民族更發動一連串之正名抗爭活動,強烈地展現出原住民族「正名為台灣主人」之集體意志,惟當時之國民大會經由表決仍採用山胞舊稱,正名未能成功。
二、「原住民族」正名成功之日定為原住民族日
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激發出原住民族強烈之自我認同,也獲得社會各界關注原住民權益者的支持,199481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三次憲法增修條文,終於回應原住民族十年來的訴求,將「原住民」入憲,也正式將戰後以來沿用40餘年之「山胞」正名為「原住民」。山胞的舊時代於焉結束,原住民的新時代就此展開。其後並於1997年第四次修憲時確立原住民「民族」屬性而擁有「集體權」概念的「原住民族」稱呼。
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行政院在2005615日召開第2944次院會時,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明定每年81日為「原住民族日」,以紀念原住民族在199481日正名成功,並表達政府重視原住民族地位與權益之意義。該草案原本預定在200611日起實施,但目前仍在立法院進行協商,尚待完成立法程序。
陳總統在2005731日參加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新莊舉行的原住民族正名紀念日活動時曾表示:行政院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將每年的81日訂為「原住民族紀念日」,來紀念83199481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將「山胞」修正為原住民,並紀念原住民族過去與現在為台灣社會所做的重大努力與貢獻,期待所有的台灣人-特別是年輕人-都能認識並分享博大精深的原住民文化。原住民族藉由正名運動,找回自己在台灣的地位,並喚醒台灣人對原住民族的正確認知。陳總統還指出,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不但讓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正視原住民族在台灣歷史上的正確地位,也歸還給原住民族原本應有的尊嚴。
三、與世界接軌--「原住民族日」符合國際潮流
原住民族日不為台灣獨有,放眼國際,聯合國在199312月決議將1994年至2003年定為「世界原住民族國際十年」,並在19941223日通過決議,將世界原住民族國際十年期間每一年之89日定為世界原住民族國際日。2004年聯大宣布2005-2014為第二個世界原住民族國際十年,目標是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以解決原住民族在文化、教育、衛生、人權、環境及社會和經濟發展等領域所面臨的問題。
200689日,聯合國舉辦了一系列「世界原住民族國際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World's Indigenous Peoples)紀念活動,包括在總部召開原住民族問題研討會。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發表致詞,指出世界原住民族人口超過3.7億,分布在大約70個國家。安南表示,國際社會在減少許多原住民族的貧窮、使其人權不受大規模侵犯並使他們不受歧視方面還有許多事要做。
與台灣簽署原住民族事務合作瞭解備忘錄之加拿大,在1996年由其前總督Romeo LeBlanc宣布621日為加拿大原住民族日,以示加國肯定第一民族(First Nation,即原住民族之意)之貢獻,並期使加國人民均能分享、體驗印地安、英紐特及Metis等原住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表示該國對全球慶祝「世界原住民族國際十年」支持之意。選定621日係因時值夏至時節,白晝最長,也是一年中加拿大原住民慶祝他們文化傳統的開始,屆時,原住民族也會聚集在一起研商他們當前所關注的議題。加拿大各省也會舉辦各類活動紀念這一節日。
至於主要分布在北歐芬蘭、瑞典及挪威等國之薩米族,則定每年26日為薩米民族日,其由來是紀念南薩米族與北薩米族於191726日在挪威維京古都Trondheim市第一次聚集開會討論薩米族議題。
四、展望未來,深化正名意涵,邁向自治之路
1984年以來至今日,原住民族正名運動走向更多樣性的發展,從整個原住民族的正名(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個別原住民族的正名(例如行政院自2001年至2008陸續核定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及賽德克族成為原住民族)、原住民個人傳統名字的正名(例如劉文雄正名為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到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1條規定的「回復原住民族部落及山川傳統名稱」(例如高雄縣三民鄉業已正名為「那瑪夏鄉」,並於20101225日改制為高雄市那瑪夏區),在在的深化了正名運動的內涵。我們知道,追求自治是全球原住民族共同的願望,台灣原住民族亦將在正名運動的基礎之上,朝向自治願景之路,大步前進。
81日原住民族紀念日之際,期望全體國人真誠回顧並面對「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這段歷史,展望未來,讓我們繼續努力,共同為打造台灣成為多元文化、族群平等的社會,奉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