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藝術課]-線條畫99新的學期新的創作 Kailing Wu 2015-09-30 09:47:45

 

這個單元要讓小朋友瞭解顏色深淺明暗與空間的關係

藝術家透過線條色塊的粗細或者是色彩亮暗來玩弄空間

 


構成主義(The Constructivism)

 


 

 

 

 

 


 

關於瓦沙雷利 Victor Vasarely

延伸閱讀參考:http://www.vasarely.com/site/intro.htm

http://web.inter.nl.net/hcc/Hans.Kuiper/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03/2009033122223783.pdf

            http://blog.yam.com/etyoyo/article/6770969

http://www.wretch.cc/blog/ljchuan2/9134453

http://blog.udn.com/jason080/202617

http://www.ntua.edu.tw/~d29/Ch/doc/h01/w2003/21.doc

影片


下文來自:http://blog.ylsh.hlc.edu.tw/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14&blogId=9 

 

歐普藝術(Op. Art)家-Victor Vasarely

維克多‧瓦沙雷利(Victor Vasarely) (1908-1997)生於匈牙利,曾在布達佩斯的包浩斯學院學習受那基(Moholy Nogy)的薰陶。

 

1933-38 年研究創造出以二維平面所引起的視覺運動代表作品有棋盤格(Checkerboards)作品。

 

1940 年,從事歐普藝術的創作和視覺理論的研究。他有系統的探討蒙德里安與康丁斯基的作品和理論後,再對整個造形理論、視覺及幻視的歷史做一貫性的研究。他是歐普藝術的先驅及代表者,歐普藝術的理論及作品的特徵,大多能見於他的作品上。

 

在1940-43 年期間,摸索各種方向,追求真正形、色的抽象表現精神,並非如未來派僅以具象抽象化表現而已,他自稱為「錯誤的路」(wrong roads)。

 

1947-54 年是瓦沙雷利創作歷程重要的時期,首先對Denfert Rochereau 車站牆上的瓷磚線條領悟宇宙的主題。

 

 

1947 年夏天在Belle Isle 海灘發現自然內在幾何的肯定。

 

1948 年在法國南方Gordes 山城,對圖和地反轉之抽象變形的完形心理學得到啟示,自稱Crystal period(結晶期)。

 

1950 年,完全專注於抽象幾何的風格,開始對平面的「時間」與「動」之表現,產生濃厚與趣。 

 

1955 年,他出版的「黃色的宣言」(Yellow Manifesto):「繪畫和雕刻的分法,是極落伍的觀念。正確地說,應該分為二度或三度、或多次元的造形藝術。」因此,他把自己的藝術命名為「多次元的錯視藝術」(Cinetic Art)。由於只用黑白兩色,故他也稱為「黑白與動力表現時期」。

 

1960 年前後,瓦沙雷利擺脫機動藝術的影響,傾向於嚴謹的二次元世界,大量地將其著名的造型組合和行星傳說系列作品運用在都市環境與景觀設計上,在他的美學思想中,形成所謂的「原型分佈場所」[18]。

 

1969 年之前,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造形元素的研究上。

 

1970 年後,其風格仍運用上列原理。整體而言,瓦沙雷利的創作經歷有:結晶期(Crystal Period)、動力時期(Kinetic period)、白-黑時期(White-Black)、可塑性造形組合(Plasticunity)、行星傳說時期(Planetary Folklore)等時期。瓦沙雷利也提出現代建築裝飾繪畫的可塑性,許多公共建築物中壁畫作品都可見到他的作品,

將「造形」和「城市」的建築景觀合而為一,成為「歐普是純藝術也是應用藝術」的歐普藝術崛起先師。

 

他的作品中,以黑白以及多彩的「視覺效應」的角度來看,把連續相同的圖案排列在一起,把其中幾個圖案偏一個角度,就形成另又風味的作品了,他用黑白兩色畫出如網狀的格子,造成跳動、凹凸、彎曲、前後等等的『錯覺』,面對這種作品時,習慣性的視覺經驗突然間變成不能信任,也令我們懷疑人的眼睛所傳遞的訊息是否值得相信。